手术室,对普通人来说是一个充满神秘而恐惧的地方。门外,是焦急等待的家属;门内,是通力合作的医护。灯亮灯灭,意味着一台手术的开始与结束。手术室里的护士是种什么样的存在呢?日前,记者走进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手术室,看看这群笑称自己是“月亮天使”的人。罗世辉:“器械是真的多,头是真的大。”每天早上7时许,手术室的护士就开始到岗了。更衣、“武装”进场,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由此开始。巡回护士(台下配合手术的护士)对病人进行核查后推入手术间,建立好静脉通路、配合麻醉、准备好术中手术台下所需的一切用物。而器械护士(台上传递器械的护士)则在无菌物品间将术中手术台上所用的全部物品搬上器械车,推入手术间。每台手术中需要用到什么手术器械,包括常规的手术器械包、专科手术器械,主刀医生特定器械,外来植入物器械……他们会提前在脑中列个清单,如果有疑问,就和手术医生提前沟通,术前全部准备好。一台手术多少器械?“最简单的手术大概要准备50至60件,复杂的手术,单单器械都有两三百件。”罗世辉告诉记者,别看这些手术剪刀样子差不多,用途差别大得很,线剪、组织剪、弹簧剪、枪剪、胆囊剪、脑膜剪……功能完全不同;同样是止血用的“蚊式钳”和“小弯”,不摆在一起简直看不出差别。对手术室护士而言,用“如数家珍”形容他们对待器械的熟悉程度绝不为过。 除了准备,他们还要检查手术器械的完整性,小到器械上的螺丝钉、卡口,大到各种仪器设备,电刀电极,都要仔细检查,保证手术可以顺利进行。 罗世辉是一名90后男护士,白净,纤瘦,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。他在手术室工作了3年,刚完成从“小白”的蜕变。回忆起第一次独立上台:前一晚就开始焦虑,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,因为精神高度紧绷,一个小时的手术,累得跟打了几天几夜的仗似的。

罗世辉(右一)传递器械
电视剧上看外科医生做手术,手一伸,要什么有什么,可谁知道那看似简单的传递动作,背后需要多少年默契的配合。护士需要熟记所有器械,了解各种术式,熟悉手术步骤,看得懂解剖结构,知道手术下一步可能怎么走,还要了解医生的手术偏好,思维走在医生前面,甚至医生还没开口,器械、敷料、缝针就已经递上了。“医生手术台上都很严肃的,如果你给的器械不是他们想要的,发个脾气也不是没可能。”罗世辉说。很多人好奇,手术中要数纱布到底是不是真的?“当然是真的!手术台上,小到一针一线一块纱布,大到弯钳剪刀镊子拉钩,都要点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。”罗世辉说道,“当我们告诉医生‘清点完毕’时,医生才能安心地缝合伤口。”马海燕:从晕血小护士到手术室带教老师近百台仪器设备的使用、近千种手术器械的清点传递、各种复杂手术体位的摆放以及随时应对各种突发的出血抢救,这统统是手术室护士的看家本领。马海燕在骨科医院工作了23年,其中有整整20年都待在手术室,是一名资深手术室护士。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十几年前的一次夜班,急诊科有一位头部受伤的患者,大出血,需要马上手术。远远地,就听到患者家属着急的声音“不要睡!不要睡!睡了你就醒不来了!”再看看患者,满脸都是血,平车、电梯、地板也到处是血。她冷静地接过患者,立马开通静脉通道,推进手术室进行抢救!谁曾想过,她以前是个见到血滴都会晕的小护士。手术室的工作是繁忙的,有上班时间,没下班时间。马海燕奋战过最久的一台手术长达9个小时,为了保障当天手术的顺利完成,不敢喝水,生怕上厕所影响手术,摘下口罩的那一刻,她声音嘶哑得连话都讲不出。“那时我们医院刚开展皮瓣移植技术,时间需要久一些,如今技术更成熟,同样的手术,时间上比以往缩短很多。”马海燕说道。

马海燕(左一)给护士上课
因为带教的关系,科室里年轻的同事都称她为“马老师”。在她来看,学习是贯穿手术室护士整个工作生涯中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。手术室是对护士专业知识技能要求极高的地方,护士们面对的是各个科室、各类手术、各种突发情况的配合和处理,失之毫厘差之千里。怎么传递器械不容易掉,什么姿势医生更容易操作……她把自己的浑身本领和丰富经验传给年轻人。心有大局,忙而不乱,在她的从容和淡定背后,是无数次的修炼和坚定的责任心。肖敏: 手术室里的大管家
手术室里的手术是一台接着一台的,她们中午吃饭的时间很短暂,常年没有午休,忙完一天月亮已经出来了,朋友经常开玩笑说他们是“月亮天使”。腿酸了要站得住,肚子饿了要扛得住,困了累了要挺得住,通宵手术要熬得住,出血抢救要稳得住,想上厕所还要忍得住,这就是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日常。作为护士长,肖敏可谓手术室里的大管家,让病人对手术团队满意,让手术医生对护理配合满意,让护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满意是她的工作目标。为了减轻手术病人的紧张与焦虑,她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,开展“手拉手”亲情服务。术前访视,了解情况,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;入室后及时给予心理安慰,拉住病人的手增强病人手术的信心;术后随访,对手术病人实行全过程护理。

肖敏护士长(左二)在考核手术团队
肖敏注重人才的培养,在工作之余带领大家开展各种业务培训,组织各种技能比武,扎实了护理人员的理论基础和实操能力。她还带领科室同事进行科研创新,获得多项科研专利。为了提高学习效率,优化工作流程,肖敏创新使用小程序,护士们可以通过这一系统,提前了解手术用物准备,熟悉手术步骤,知道医生的手术偏好,系统上还有近千种手术器械的知识介绍,打开小程序,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。手术室的合理排班与人员调配,是确保每一台手术科学、高效、稳定运作的关键。骨科医院自去年12月整体搬迁以来,手术室环境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,手术量也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,尤其是今年7月至8月,共完成手术4010台。 无影灯虽不像霓虹灯那般绚丽多彩,但它闪烁的是生命的光环,照亮无数患者和家属的希望。无影灯下的护士,虽然默默无闻,却是一个手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角色,秉承着南丁格尔的精神,在手术室这个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。

转载:玉林晚报